菏泽地方特色文化

工作室首页 > 菏泽地方特色文化 > 正文

非遗项目之民间艺术——山东花鼓

发布时间:2021-11-18文章来源:菏泽市文化旅游局 浏览次数:

前言

巨野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非物质文化遗产枝繁叶茂,异彩纷呈,承载着巨野文化渊源的基因和底蕴,无时无刻不以其独具魅力的形象和技艺,向世人展现着鲁西南人民固有的个性和审美习惯。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山东花鼓

简介:山东花鼓又名“花鼓丁香”“花鼓腔”“打花鼓”等,在明代中、后期就已广泛流行于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接壤地区,后来逐渐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流派,因地域和方言的差异,风格特点区别较为明显,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“两夹弦”“四平调”等,是多种剧种的直接母体。

唱腔:山东花鼓唱腔以七声音阶宫调式为主,主体部分为板式变化体结构。唱腔主要有“平调”“寒韵”“夸七锣”“过序子”“念板”“锣鼓冲”“砍牛橛”等。另有专段专曲的“货郎调”“拐磨子”“赶脚调”“娃娃腔”等。打击乐由开台锣鼓和唱念锣鼓两部分组成。在唱腔上一句接一句,一板扣一板,往往多句唱词一气呵成,节奏明快,十分入耳。

演出形式:山东花鼓表演以一生一旦二人对唱形式最为普遍,后随着发展演变增加了人数,发展为分角色化妆演出,并增加大锣、小锣、铙钹、梆子等打击乐器,吸收了某些戏曲锣鼓经,逐渐摆脱“打地摊”而向戏曲形式过渡。

传承在巨野:山东花鼓在巨野较为流行,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花鼓戏艺人,如清同治年间的李可奉(艺名“盖三县”)、光绪年间的陈继才(艺名“陈草帽”)等。当今,巨野县也有着优秀的山东花鼓传承人代表。

山东花鼓主要传承人毕庆春授课

山东花鼓艺人白衔奇进行表演

结语

山东花鼓是鲁西南人民生产生活、风俗民情发展的载体,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历史、经济、社会和文化的变迁。说唱皆以乡音俚语,演唱内容多以反映家庭生活为主,民间情趣浓郁,具有方言学、社会学、民俗学、乡土文化等多种研究价值。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网络文化工作室

菏泽学院“青春助航”网络文化工作室  地址:菏泽学院学生事物发展大厅  邮箱:hzuna@hezeu.edu.cn